
《袋鼠妈妈》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袋鼠妈妈》中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袋鼠妈妈》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 1、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创编向同伴表达“相亲相爱”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熟悉游戏歌曲内容。
2、袋鼠妈妈和宝宝活动的课件 3、扮演袋鼠妈妈用的大口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跟妈妈一起跳进活动室。
二、通过看课件了解袋鼠的特征,并练习跟音乐有节拍的双脚并拢 跳。
1、幼儿扮演袋鼠妈妈一拍一拍练习跳。
师:袋鼠怎样走路?谁能来学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2、设置情景,幼儿扮演乖乖,老师扮演妈妈。请乖乖跳到妈妈这 里来, 跳过来的, 妈妈抱抱乖乖亲亲乖乖, 并和妈妈做一个拥抱的动作。
三、老师鼓励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现相亲相爱的姿态、动作和表 情,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1、师引导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做相亲相爱的动作 提问:什么是相亲相爱?请幼儿说说自己对相亲相爱的理解。
2、一部分幼儿扮演袋鼠妈妈,一部分幼儿扮乖乖,乖乖跳到妈妈 这里要和妈妈做一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四、完整随音 ……此处隐藏9229个字……>
重点:用生动自然的动作来表现,唱出歌曲;语言和动作的协调性并能打出歌曲的节奏
难点:欣赏歌曲所表达的内涵,辨认出老鼠和袋鼠的区别
材料与环境创设:袋鼠、老鼠图片若干
设计思路: 在幼儿的内心已经萌发了去关爱他人的想法。这时我通过对他们讲述袋鼠妈妈是如何爱自己宝宝的故事,让他们充分了解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所以母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让他们对爱有进一步的升华。再者通过音乐活动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回家以后可以唱给自己的妈妈听,让妈妈可以感受孩子对自己的关爱,真正的做到了家园互动;还可以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能从活动中获得乐趣,使主题活动的思想贯穿始终。
活动流程:
听音乐,搬椅子 (做准备工作)→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朗诵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欣赏歌曲,跟音乐打节奏
一 .听音乐,搬椅子
① 让幼儿听着音乐有秩序的搬椅子,并打出音乐的节奏。
② 练声,复习以前的歌曲,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 .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① 说出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区别袋鼠和老鼠的特征。
② 知道袋鼠是稀有动物要进行保护,老鼠是害虫要加以消灭。
三 .朗诵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① 教师提问,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并在次基础上记忆歌曲的大部分歌词。
② 幼儿讨论,袋鼠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宝宝的。
四 欣赏歌曲,唱出歌曲并打节奏
① 老师弹奏,幼儿打出节奏。
② 欣赏歌曲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跟着音乐跟唱。
③ 让幼儿回家以后唱给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