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时间:2023-01-17 00:08:16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1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的常春藤叶》

一、教材分析

《最后的常春藤叶》

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生命的赞歌”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⑵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设计依据:

锻炼学生筛选信息、利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能够根据预习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探究。

设计依据:突出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建立以生为本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能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⑵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此处隐藏11019个字……转,出人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结局,是欧·亨利小说的突出特色,同学们课下可再阅读欧·亨利的其它小说,比如《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或者今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选的小说《二十年后》,进一步体味他的这一特色

6、 研读课文,感悟小说的人性之美

小说的结尾,贝尔曼为了画那最后的常春藤叶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有同学在预习的时候就问我:贝尔曼为什么一定要画呢?他捡来一枚常春藤叶,将它钉在墙上,或是贴在墙上,不行吗?不是更逼真吗?而且也许他也不会因此染上肺炎而死了我们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有的从贝尔曼画家身份的角度来探讨,有的从激发琼珊信念的角度来探讨,都讲的很有道理,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文本对人物把握的深度其实不论是画还是钉还是贴,都是小说外在表现形式,更重要的要看作者借这一情节表达什么样的内涵作为一个只是偶尔给别人画点商业画或广告画的老画家,他这最后的常春藤叶被称为杰作,并不在于他画得多逼真,而在于这是一个潦倒失意的老画家一辈子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他表现了贝尔曼的善良和对生命的珍视,其中蕴涵着底层人物之间相濡以沫的温情和人性之美

作家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小人物艰难的生存状况和悲惨的命运充满同情他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含泪”是因为对小人物的悲惨人生充满同情;“微笑”则是过滤掉艰辛、沉重和坎坷,为人生描绘出美好的结局,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饱经忧患却仍然对人生充满了执着的理想,他相信一片绿叶可以挽救一条生命,他相信信念可以战胜死亡,他相信凄风苦雨中的人生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